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漫談紅蓮燈


中文俗名:紅蓮燈

中文學名:阿氏霓虹脂鯉

Common name:
Cardinal Tetra

Binomial name:
Paracheirodon axelrodi




這篇文章由本人於wowwiki翻譯完畢並佐以其他網頁的資料,引用者請務必貼上本Blog網址。

紅蓮燈為歸屬於脂鯉目(Charciformes)、脂鯉科(Characidae)中的一種淡水魚。主要棲息在南美洲奧立諾科河上游(Orinoco)跟尼格羅河(Negro)。

大約可成長到3公分(1.25英吋),最大可到5公分。如同其它霓虹脂鯉屬(Paracheirodon)一樣,紅蓮燈在體側中央有條顯眼耀目的藍色線條橫亙頭尾兩端。在這線條之下則為亮眼的鮮紅色,這就是其英文俗名"Cardinal tetra"(Cardinal有鮮紅色之意)的由來。紅蓮燈跟近親日光燈(Neon tetra)十分相像而經常性的被人搞混。日光燈的腹部紅色只從尾部延伸至腹部一半而已。另外日光燈體側的藍色線條也不若紅蓮燈閃耀。

紅蓮燈是種非常受歡迎的觀賞魚,因其在飼養環境中難以繁殖,導致這個魚種比日光燈還要不普及。不過確實有繁殖人士繁殖成功的消息出來。人工或是野外捕捉的魚隻,可以透過是不是有受損的魚鰭來辨識兩者的差別。盡管水族人士傾向於購買人工養育的魚隻,但是一些巴西的魚類學者則認為愛魚人士應該更加支持亞馬遜盆地的漁業,否則數以千計依賴捕抓觀賞魚的巴西漁夫若是失去生計,最終將會把注意力放在雨林的砍伐之上。

此魚種實際上算是一年生的魚種,在自然產地中多半只有一年的壽命。但在飼育環境中卻能活上好幾年。

在巴西尼格羅的沿岸上,以交易觀賞水族為主的產業非常完整。紅蓮燈對於此處依賴環境維生的在地人而言具有非常高的價值。可以這麼說,這些人們之所以沒有成為破壞環境的潛在性元兇,是因為捕魚讓他們可以維持基本的生活。

也許因為野外捕抓這個原因,紅蓮燈在人工飼育環境中是相當纖弱的。在野外,這些魚處在一種非常酸性跟軟性的水質條件,不過似乎也能忍受較為鹼性、硬度比較高的水質。大致認為污染的水(包括高濃度的硝酸鹽)才是牠們不適應水族箱環境的原因。牠們較喜歡溫暖的水(高於攝氏20度),而且可以接受許多乾燥食物。被馴養的紅蓮燈比野外捕捉的更能適應硬水。

Cheirodon axelrodi (最早的學名)以及Hyphessobrycon cardinalis是已被廢除的同種學名。種名axelrodi是為了紀念魚類學家Herbert R. Axelrod。

照顧

從紅蓮燈的發源地來看,這些被稱為黑水流域(Blackwater rivers)的河流在水質化學上有著低酸鹼值、低礦物質以及豐富腐質酸的特性。雖然這個物種也能適應較為廣泛的水質條件,但若是偏離酸軟性的水質,會嚴重的影響牠們的孵育及繁衍。適溫為21°C到28°C,pH4.5到7.0,dGH2.0到8.0。完善的過濾可以控制各種污染物質:氨、硝酸跟亞硝酸。如果水族人士想要孵育牠們,最好將環境塑造成跟牠們老家相當,泥碳苔在這裡能發揮不錯的功效。

在野外此物種是群游性物種,在水族箱中應該維持六條或是更多的個體數目。紅蓮燈很樂於跟牠們的表親日光燈群游,因此在放養時可以考慮跟日光燈一起飼養,並能觀賞到兩個魚種的群游景象。數目龐大的紅蓮燈在美麗的水草缸中群游的景象將會無比的震撼以及吸引眾多的目光。

再次強調,雖然這魚種可以接受廣泛的食物來源,但若要繁殖牠們依舊需要新鮮的活餌,比如水蚤(Daphnia)。

魚缸擺設上最好多花些心思,廣植的水草可以協助硝酸鹽的控制並能提供了一個類似野外棲地的環境,亞馬遜的皇冠草(Echinodorus)以及水蘭(Vallisneria)都很適合在紅蓮燈的飼養中,當然菊花草(Cabomba)同樣是個很好的選擇。浮水性植物則能提供紅蓮燈遮蔽的陰影,這跟牠們的繁殖可是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一個完整的生態環境應該有著黑暗的底質,柔和的燈光伴隨著載沉載浮的浮水植物,大量的沉木,些許活生生的來自產地的水草,五條以上的飛斧(Hatchets)、十數條以上的紅蓮燈、幾隻小精靈(Otocinclus)和幾條鼠魚(Corydoras)。

此魚有著數種不同的表現型(Phenotypes)。金或是白色取代了體側藍色的條紋。另外在尼格羅河中的種類通常體側藍色橫紋會延伸到上部的脂鰭,而奧立諾科河的表現型則是在延伸到上方脂鰭前便中斷了。奧立諾科河的表現型有可能歸類於亞種。

請注意牠們敏感而且容易受到刺激,在不適應的情況下會有褪色的行為產生。驚嚇,水質、水溫突變,忽然間的強光以及剛入缸時的陌生環境都會讓牠們受到緊迫(Stress)的壓力,進而造成免疫力的下降,此際很容易受到病源的侵襲而染病。剛入缸時不宜有太大的動作,對水要緩慢,放入缸也不要急著開強光。慢慢的等牠們適應環境後,紅蓮燈自然而然的會展現出最美麗的顏色,並且如同在原始棲地中成群的游動。

繁殖

紅蓮燈在野生棲地的河流中會大群的在廣大雨林所形成的垂幕下群游。這樣的水域被雨林的大樹所遮蔽,實際上只有很少的陽光會照射到牠們身上,魚群會大批大批的產卵。在水族箱中,一對種魚可以為了繁殖而被飼養。但是繁殖缸不能只有放水在裡面,應該有充足的遮蔽跟微弱的光線,如同牠們的原始棲地一般。當種魚準備好繁殖時,外觀上較纖瘦的雄魚會把雌魚追逐到有細葉的植物旁。雌魚豐滿的輪廓代表牠的卵巢內有發育成熟的未受精卵。當雌魚準備好時,牠會允許雄魚陪伴左右,並且兩者同時放出精子與卵。雌魚一次約可產下五佰顆以上的卵粒。

要注意的部份,務必注意好水中的化學成分。而最困難的是受精卵對於光線非常敏感,假如放置在會受到強光照射的區域,會很快速的死亡。孵化時,種魚應該被移除出水缸中(親魚會吃卵)然後魚缸遮光。這些都是卵發育時必要的手段。

發育

28°C的水溫下,受精卵在黑暗環境中會於三日內孵化。游動的魚苗對光依舊敏感並持續七天之久,之後才能徐徐增進光照。此際,牠們大約只有4公釐的長度。牠們這時需要纖毛蟲(Infusoria)或液態狀的魚苗食物。剛孵化的豐年蝦(Brine shrimp)或篩選過的水蚤等等的食物,在初期的第七日至第十四日都可以被使用。成長速度緩慢,大約在八到十二個星期後,牠們才會表現出成魚般的體色,視乎水質跟食物而定。

霓虹般的顏色是鳥嘌呤晶體(Guanine crystals)所形成的色素構造(Pigment structure)反射光線而起。此構造被稱為虹色細胞(Iridocytes)並位於皮下層(Subcutaneous layer)的組織中。藍色線條的顏色會因為觀賞者在魚缸中的角度不同而有所改變,在不同角度下會呈現綻藍或是翠綠般的顏色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