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日光燈


中文俗名:日光燈

中文學名:霓虹脂鯉

Common name:Neon Tetra

Binomial name:Paracheirodon innesi




霓虹脂鯉(Paracheirodon innesi)是淡水魚分類中脂鯉目(Characiformes)脂鯉科(Characidae)的一員,乃此屬(Paracheirodon)的典型魚種。分布在黑水水域或是南哥倫比亞(Colombia)、祕魯(Peru)東部以及巴西(Brazil)西部的清澈水域中,這裡的水溫大約維持在20–26°C之間。在印第安山脈的河流起源處的乾淨水域沒有發現過這個魚種。耀眼的外觀使得在黑水水域中的日光燈格外的醒目,這一點也是牠在熱帶魚中之所以受到歡迎的理由。

在日光燈銀白色的腹部(Abdomen)之上有著一條從吻部延伸到脂鰭(Adipose fin)的藍色橫紋線條,是這種魚的明顯特徵。從腹部中間,一條鮮紅色的線條往後直達尾鰭(Caudal fin)基部。也許不是全部,但大多在背部都分布著淺淺的橄欖色。整條魚相當的透明,這也是個很明顯的標記。在夜晚休息時,藍色跟紅色的區塊會褪色,到了早晨恢復活力時又會顯現出來。體長大約可到3公分,在性別上並不容易區分。大體來說,雌魚體態較為飽滿,而身上的線條比較彎曲。雄魚則恰恰相反,體態纖瘦,身上橫紋也比較筆直。

相較於表親紅蓮燈(Cardinal Tetra),日光燈在飼育上比較簡單。牠們對水質並不怎麼要求,在pH5-7以及dGH4-10°的淡水中就能夠活的很好。飼養上也是什麼都吃,乾燥食物、薄片、顆粒狀飼料以及活餌都可以很簡易的用來飼養牠們。

經濟

日光燈算是首先被輸入的南美洲魚種,在1936年由有名的魚類學家George S. Myers博士公布,隨後又由William T. Innes博士命名。日光燈是很受歡迎的觀賞魚,在水族市場中有很大的交易量。大多數的日光燈都是從東南亞的香港,新加坡以及泰國輸出,只有大約5%的數量來自哥倫比亞、祕魯以及巴西的野外捕抓。

在美國,單單一個月就有平均約1800萬隻日光燈在市場上被交易,總產值約17萬5千美元(折合台幣約580萬)。引用自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119948233/abstract

飼育

人工馴養的日光燈在水質上有很好的適應能力,在野外則是棲息在軟性的酸性水質中,水溫大約在25°C左右。日光燈可以有長達10年的生命期,不過一般來說在水族箱內大約有5年的壽命。

在60cm(2呎)的水族箱可以很容易的把日光燈照顧的很好。然而,劇烈的環境變動會很容易的殺死牠們。牠們膽小羞怯,而且應該極力避免跟任何侵略性強的魚種混養,日光燈很有可能成為這些魚的佳餚,比如過大的神仙魚(Angel fish)。在混養上,比如紅鼻剪刀(Rummy-nose tetra)、紅蓮燈(Cardinal tetra)跟紅燈管(Glowlight tetra)以及其他任何適合小型燈魚水質的群游性魚類都相當適合。應當保持6尾以上的數量,這樣一來牠們會展現出群游的本性。

牠們在群聚時,會更加的安全以及快樂,在體態上也會更加的亮麗。牠們藍色的條紋在晚上或是受到緊迫(Stress)時都會褪色,比如魚缸受到飼主的干擾。適合放養在有密植水草的魚缸中,如同牠們在亞馬遜的老家一樣。

繁殖

繁殖發生在下雨後的早晨。溫度應該控制在24-26°C,軟性水質約2-6°dGH。假如無法將親魚從缸中分離出來,那麼換水50%可以模擬下雨後的水質環境。餵食種魚高蛋白的飲食數日後,選擇一對或是一小群的種魚將牠們移入繁殖箱中。缸內應鋪滿柔軟的底質或是爪哇莫絲(Java moss)讓卵落入其中。魚缸應該保持在完全的黑暗一段時間(整晚),然後緩緩增加光照或是讓繁殖箱朝著日出方面擺設以模擬雨天過後的清晨。

受精卵如同砂粒般大小而且沒有粘性。親魚會吃掉受精卵,所以在孵化過程應當將牠們移走。孵化時應保持全程的黑暗,卵以及幼苗對光非常敏感。大約在24-36小時後,卵應該就會孵化,而要在約4天後魚苗才會游動。這時應該餵食滴蟲類(Infusoria),剛孵化的新鮮豐年蝦,或是魚苗食物。需要軟水以及對水質變化敏感,所以換水或清洗濾棉都應該迅速而小心。當牠們可以食用微細的薄片飼料後(大約一個月),就能將牠們遷移到原本的魚缸適應環境。

特記

牠們和表親綠蓮燈(Green neon tetra)非常的相像,綠蓮燈中文學名為類霓虹脂鯉(Paracheirodon simulans),因為跟日光燈非常相像,在英文俗名中又稱False neon tetra。

沒有留言: